
在联合国大会上配资网在线配资平台,伊朗总统的讲话未能改变西方代表的冷漠态度;而在安理会投票时,中俄的支持也未能阻止制裁的重新启动。9月28日,伊朗面临的“制裁闸刀”终于落下,但这一局面并非单纯的“妥协失败”,西方为何如此盯紧伊朗?中俄的支持又有哪些深层含义?
西方设下的“死局”
这场危机并非突如其来,而是经过一个月的“倒计时博弈”。早在8月28日,英法德三国便以伊朗未履行核协议为理由,启动了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中的“快速恢复制裁”机制。
这一机制的厉害之处在于,一旦启动,其他国家若要阻止制裁复效,就必须提出新的安理会决议,并且要获得9票支持,同时没有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。这几乎就是西方设下的“死局”,因为西方阵营在安理会的支持者众多,其他国家想要反对,几乎是难如登天。
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,因此他在联合国大会上显得格外低调,除了重申伊朗的核立场外,还强调英法德的制裁决定“非法”,希望国际社会能看到西方的霸道行为,给伊朗留一点余地。然而,西方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软化的迹象。制裁生效后,西方立刻发表联合声明,既警告伊朗不要“升级局势”,又表面上表示愿意继续谈判。媒体评论说,这种做法就像是把伊朗按在地上,强迫其感谢一样,伊朗的妥协在西方眼中似乎成了软弱的象征。
展开剩余84%伊朗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“核问题”下的打压。早在2006到2010年,安理会就通过了六项制裁决议,当时的伊朗遭遇了极大的经济压力,石油出口几乎停滞,国际贸易遭遇封锁,物价飞涨,民生困难。那时,伊朗普通民众的生活可谓困苦,连买些面粉都得排长队,药品也长期短缺。
中俄的支持与“无奈”
制裁重新启动后,历史仿佛又在重演,但这次伊朗的态度有所不同。佩泽希齐扬公开表示:“天不会塌”,这并非是硬撑,而是因为伊朗有了更多的底气。
这种底气的来源,主要来自中俄的支持。就在制裁复效前的最后两天,中俄主动牵头提交了“延长伊朗制裁豁免”的决议草案,虽然最终结果是4票赞成、9票反对、2票弃权,但伊朗看清了谁才是真正的朋友。
中国一贯主张“伊核问题只能通过对话解决,制裁无助于问题的解决”。中国驻联合国大使耿爽在表决后强调:“单边施压不会有任何好处,反而会破坏谈判的可能性”。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揭露西方的真实目的:“西方的担忧从来不是伊朗的核问题,而是伊朗不听从西方的指挥,妨碍了他们在中东的霸权。”
然而,中俄的支持也并非没有限制。在当前国际格局下,西方依然能凭借联合阵线在安理会占据主导地位,尽管中俄态度坚定,但他们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。这种“力有未逮”的局面,使得伊朗陷入了两难境地:一方面是西方的持续制裁,另一方面则是中俄的帮助,但他们无法完全左右局势。
伊朗此前的“软话外交”也让一些中立国家产生了怀疑,认为伊朗的核计划可能存在问题。这使得伊朗在争取更多国际支持时变得更加困难。
西方对伊朗的打压,早已超出了“核问题”的范畴。伊朗地处中东核心,控制着霍尔木兹海峡,这是全球石油运输的关键通道。每五桶石油中,就有一桶必须经过这里。西方担心伊朗若关闭这一通道,将影响全球石油市场。伊朗作为石油大国,如果制裁解除,其低价石油可能冲击国际市场,影响西方石油巨头的利润。
此外,伊朗长期支持黎巴嫩的真主党、也门的胡塞武装等反西方势力,这与西方在中东的小伙伴以色列、沙特等国的立场相对立。西方对伊朗的打压,本质上是希望削弱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,确保其在该地区的战略优势。至于“核问题”,不过是他们拿出来的一个借口。
伊朗的未来道路
尽管面临重重压力,伊朗并未坐以待毙。近年来,伊朗积极寻求其他支持渠道,去年正式加入了上海合作组织,并成为金砖国家的新成员。这些平台为伊朗提供了新的外交与经济支持,尤其是在绕开西方主导的金融体系方面,金砖国家正推动本币结算,伊朗如今可以通过人民币、卢布等货币进行石油交易,摆脱了美元的束缚。
此外,上合组织还为伊朗提供了安全合作的平台,例如与俄罗斯联合举行军演、购买先进的防空导弹等,这些都有效提升了伊朗的军事防御能力,降低了西方的军事威胁。正如伊朗经济部长所说:“西方想把我们踢出全球市场,但东方的大门始终为我们敞开。”
如今的伊朗,正站在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。它已经意识到,与西方的“妥协外交”并未带来好结果,接下来,伊朗要么继续妥协,要么与西方进行更加坚决的对抗。
从伊朗最近的行动来看,似乎它已经选择了后者。伊朗与中国签署了大规模的“石油换基础设施”协议,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帮助伊朗建设基础设施,而伊朗则以低价石油偿还;与俄罗斯合作开发民用卫星,还购买了S-400防空导弹;在中东,伊朗继续支持胡塞武装,与沙特抗衡,从而牵制西方的注意力。
中俄的支持仍在继续。近期,中俄伊三国在阿曼湾联合举行了“安全纽带-2025”海上演习,展示了三国的海上合作,向西方传达了一个信息:“不要轻易动伊朗”。在联合国,中国也在推动伊核协议谈判的重启,耿爽大使一再呼吁:“美国应该取消单边制裁,展现诚意”;俄罗斯则表示愿意充当中介,帮助伊朗与西方开展平等对话。
这场围绕伊朗的博弈,显然还远未结束。西方希望通过制裁迫使伊朗低头,但伊朗却选择了更加坚定的态度。最终,伊朗是否能真正摆脱制裁困境,将取决于其自身的实力,以及中俄等可靠伙伴的支持。
结语
未来几个月,伊朗的石油出口是否会受到影响,金砖国家的本币结算能否抵挡西方压力,伊核协议谈判是否能够重启,这些问题将决定中东格局的走向。然而,值得注意的是,西方想通过制裁“驯服”伊朗,恐怕并非易事。毕竟,一个被逼到绝境的国家,要么彻底倒下,要么会爆发出更强的反抗力,而伊朗显然已经选择了后者。
发布于:天津市365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